• 发布时间1:2024-09-21 00:10:21•浏览次数:102
攸县大桥,绝非指攸县县城的某座大桥,而是攸县西北边陲的一个地名,这里确实是因一座著名的古桥而命名。
大桥乡,位于攸县西北部,镶嵌在巍巍明月高峰山脚下,东临坪阳庙,南接丫江桥,西濒株洲县(现为渌口区),北靠醴陵市,一条明月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。
元明时大桥属擢秀乡仙桂里,清代属擢秀乡嘉都,民国时期初属宏翘镇,民国27年成立明月乡,1956年设大桥乡,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,1961年分设为大桥人民公社,1984年改设为大桥乡,2005年1月与丫江桥镇合并。
大桥之地名,源于明月大桥。宋宝庆三年(1227),乡绅陈寿卿在这里兴建了一座半月形石拱桥,是江西、湖南两省百姓去衡山南岳朝拜、去株洲淦田贩鱼苗等步行的交通要道。
明月大桥,源自大桥往北的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明月峰。南岳诸峰中共有18洞、153岩、28录、48亩之景,明月峰占有杉仙庙、云谷岩、杉仙洞、龙井泉、龙须滩五景。明月峰的地名由来久远,且有多种说法。据乾隆版(醴陵县志》载:法谓峰峦满金,圆焚如月、故名。又据《名胜志》载:谓月出光耀先见,训之明月。《醴南贺氏族谱》载有贺允昌《登高峰》诗:摩霄翠霭锁晴空,占断南郊第一峰。贺客千年招不返,只留明月照仙踪。
同治版《攸县志》记载,唐代广东潮阳世家子弟陈皎,初为宏农守,后弃官入攸明月峰之云谷山,修道有成,唐僖宗广明年(公元888年)驾鹤飞升,其肉身葬于明月峰顶。墓基为麻石砌成,长7. 5米,宽65米,1. 8米,每块麻石约千斤重。为纪念陈皎仙人,宋太祖开宝年间(公元968年),又在明月峰用石头建有一座杉仙庙,经元、清时代多次修缮,寺庙完好,香火旺盛。因1894年山洪暴发,山体滑坡,杉仙洞埋没,杉仙庙倒塌。后经贺福圣为首召聚三县之中信士香首,出谋献策,组织乐捐,在原庙址的废墟上重建庙宇。按杉仙真人的名座台为8尺8寸8分高,意为陈公唐广明公元888年来灵谷山修道;进门上27层台阶,意为杉仙庙所聚攸醴株三县各九层,望信民们永久团结和谐。庙宇的长和宽仿原未动,意为恢复古庙建筑。新建大庙,挖掘原360余块方石砌敷墙,旧料新用。新建的山门牌坊取名为“高明灵坊”,牌坊上有湖南科技大学夏昭然教授题写的一首诗:庙数杉仙雄,日升庙檐红。坊建攸醴界,仙居明月峰。青山逶迤去,祥意格外浓。万民咸瞻仰,四时沐青风。
大桥,不仅风景优美,而且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。1927年大革命时期,在醴陵南四区党组织的领导下,曾举行过著名的攸北农民大暴动。大冲组已故刘氏炳三娘,和胞弟刘金国与蔡会文(著名红军将领)一起闹革命,刘金国与蔡会文躲在大塘寺避难时,是她秘密送茶饭、传信息。据史料记载,大桥在大革命期间的英烈有18位,包括农民暴动武装总指挥贺筱凤、副总指挥杨凤楼(另将有详细事迹发布)。
大桥,属于山区,人口稠密,民风淳朴,交通不便,配套设施落后。随着改革开放,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,日子逐渐好起来了,但也导致独居老人、留守儿童现象严重,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乡村文化等公共资源依然相对缺乏。相信,在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中,大桥这块风水宝地会焕发生机,老百姓能安居乐业。
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,快速的解决了问题,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
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,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,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,什么问题,然后我就让他修了,修理的很好,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
师傅服务态度很好,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,维修很专业,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,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
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,很仔细很认真,工作态度端正,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
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,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,师傅态度做事不错
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,都拥有专业的培训,服务质量好,态度满意,价格合理
收费合理,师傅上门准时。态度挺好
找了师傅上门,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,换了一下,半个小时就修好了,很专业
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,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,换了显示面板、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。
已修好,师傅服务周到,态度很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