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发布时间1:2024-07-26 10:03:05•浏览次数:80
在花都仲和徐公祠内,宣纸上鲜亮的黄绿色泼墨而出,书写着传统文化的韵味;前庭中,小学生们挥拳呐喊,稚嫩的面庞透着专注,展现出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。这就是第十一届“公益岭南·美在花城”国学夏令营的独特风景。
2024年是广东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在广州进入“三年初见成效”阶段的第一年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创新发展,取得了哪些成果?近日,记者走访了“百千万工程”首批典型村庄花都三华村和塱头村,见证了古村如何通过“以文赋能”活化古迹的新模式。
古祠堂焕新成学堂 村馆校打造“农家书屋”
走进三华村,三华小学的学生们在古祠堂中练习五步拳、国画和拓印,在国学氛围中感悟传统文化。昔日的祠堂焕发了新的活力,仿佛穿越历史与古人对话。
仲和徐公祠位于三华小学和幼儿园之间,修复时紧扣教育和文化传承,如今成为国学讲堂。毗邻的福元徐公祠则通过“村馆校”合作,打造为“农家书屋”。
据了解,三华村有22座祠堂,曾用于仓储和晒粮,保护较差。近年来,11座祠堂陆续得到修复,遵循“修旧如旧”、“挖掘塑新”、“引入促新”的原则,保留了青灰砖、灰塑、壁画、木雕等原始装潢,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对古村风貌进行修缮和改造。
三华小学校长江丽珍表示,利用祠堂开发“村馆校”合作课程,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眷恋,激发他们传承和爱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。“我们整合了花都区博物馆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资源,开设了中华经典诵读、红色教育等合作课程,让孩子们在祠堂中阅读、学习国学、体验非遗,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。”
三华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既有古建筑,也有革命遗址。新华街四级调研员谢姗娥表示,未来将围绕“文旅融合、站村联动、生态和美、人文为根”的定位,打造文化旅游4A级景区,促进广州北站周边地区发展。
政企村合作 新传承耕读文化
与三华村相邻的塱头村是一片岭南水乡风光。古建筑被池塘环绕,荷花盛开,风景如画。
塱头村已有七百余年历史,拥有逾300座明清青砖建筑和20多座祠堂书室。村中人才辈出,有着“七子五登科”的历史故事,是远近闻名的“书香科甲村”。
为进一步挖掘塱头古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2021 年 9 月,花都区政府与唯品会签署塱头村乡村振兴项目战略合作协议,汇聚多领域专家学者,以保护传承为理念,重点活化利用“七子五登科”的耕读文化、宗祠文化等传统文化,打造集岭南风貌、乡村特色、现代气息于一体的春阳台艺术文化中心。
“自从有了艺文中心,孩子们变化最大!”塱头村党总支副书记黄智云兴奋地向记者介绍,春阳台艺术文化中心活动丰富多彩,吸引众多孩子参与。“以前村里孩子放假只能看电视、刷手机,现在他们经常去春阳台当小小讲解员,参加合唱团,还能在学习之余向游客讲述塱头村的故事。”黄智云说。
走进春阳台艺术文化中心,记者在历史名人的墨迹和信札中感受浓厚的传统文化,在互动投影中沉浸式体验塱头村耕读传家的文化底蕴。文博展馆、藏书楼、善本室、阅览室、剧场等空间功能多样,不仅融入古村建筑和地方文化,还为文化活动提供全新的场所。
花都区炭步镇旅游办主任、塱头村第一书记曾军表示,“项目建设期间带动就业岗位约 50 个,项目建成投产后带动就业岗位约 200 个,集体经济增收 20 多万元,村民增收约 150 万元。”“政府+企业+村集体”的合作模式,让塱头村为“新农人”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,同时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使塱头村从“空心村”蜕变为传承与创新并存的新乡村。
维修师傅服务态度很好,快速的解决了问题,维修速度很快很专业
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,师傅上门来给我检查了,告诉我了是什么原因,什么问题,然后我就让他修了,修理的很好,价格收费什么的也很合理
师傅服务态度很好,按约定好的时间很准时到了,维修很专业,一会儿功夫就给修好了,现在终于可以正常运作了
师父上门维修特别快,很仔细很认真,工作态度端正,而且其他问题也能帮忙处理没有收其他费用很满意
预约了师傅马上来上门来了,费用还是可以接受的,师傅态度做事不错
有专业的技术的人员,都拥有专业的培训,服务质量好,态度满意,价格合理
收费合理,师傅上门准时。态度挺好
找了师傅上门,检查后说是线路故障了,换了一下,半个小时就修好了,很专业
下单后师傅很快就联系我了,跟师傅电话聊好价格就上门了,换了显示面板、目前没有再继续乱响。
已修好,师傅服务周到,态度很好